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机灵的博客

风霜雨雪六十载,真实感受。所有文章、照片均100%原创。欢迎正确引用。

 
 
 

日志

 
 
关于我

生命的旅途中会有不同的驿站,每个驿站都会结识不同的缘份。就是旅途的行进中也会有许多瞬间的缘份擦肩而过。 当你旅途过半平静之中会思想起许多难以忘怀的情景。 生活之中的你,其意义就在于珍惜生活中每一份缘份。

周岁登万寿山-记带小宝寻找当年他妈留影的地方  

2014-07-23 17:18:26|  分类: 家道亲情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这是一张老照片,大约83年的时候吧,带着闺女去颐和园,在那万寿山的山顶照过一张相片。忘了当时谁给照的,还是自己用自拍的形式拍照的了。今年外孙子也已经一周过了一个月啦,好像明白了许多事了。
        夏天是户外活动的最佳季节,当然其他季节也没问题,关键是带小孩出去这是最好的季节了。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满周岁不到一个月的孩子,刚刚开始姗姗学步,一走三晃,我说像个醉汉,但人家却要坚持下地。也许这就是天性使然。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来颐和园走走原因是孩子他妈小时候我们也是带着上这个公园,留下来珍贵的照片。当时照相是感光交卷和冲洗定影负影胶片,然后再由负影胶片投影到感光相纸,再冲洗定影一系列过程得到一张纸面的照片。所以老照片之所以珍贵,是由于稀少。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走平道都走不好,却偏偏爱走台阶。长长的陡峭的颐和园万寿山后山的台阶,一气在大人的引领下走完。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他妈小时候没记得喜欢上台阶,记忆中确实非常喜欢爬山坡。像玉渊潭湖边的小山,每次见到都新高彩烈的向上爬。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周岁登万寿山-记带小宝寻找当年他妈留影的地方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发现这孩子喜欢爬台阶,还是在周岁前去园博园去上永定塔的时候,见了台阶不让抱,自己下来爬,那可是真正意义上的爬。因为那会儿还不会自己站立走两步。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周岁登万寿山-记带小宝寻找当年他妈留影的地方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爬到半山有个大平台,在这里吃喝的时候,大人给自己准备的馒头,小宝争抢的吃,一看就是饿极了,咬一口不解恨,连咬几口。吃点喝点,接着上高山。万寿山不高正好适合带周岁小孩子爬一爬,离墙檐琉璃瓦这么近,摸摸感觉很骄傲。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望见了后山的白塔。再往上没有像样的台阶,是有不规则的石块大小不一组成的台阶。为了安全,免了小孩自己爬。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穿过过这的门洞。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登上岩石。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已与白塔齐肩。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万寿山最高处的建筑万寿寺后墙,和那些信仰中的佛像合影。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这是31年前的带孩子他妈去万寿山顶拍照的留念。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周岁登万寿山-记带小宝寻找当年他妈留影的地方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如今这里人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上上满了人,只好在这近处的石头上拍一张。找个地方自己对着以前的角度拍一张补充下。
   周岁登万寿山-记带小宝寻找当年他妈留影的地方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下山的时候在半山腰进餐。进餐之后又兴致勃勃的自己下山。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夏天正值旅游高峰,人很多,可刚好赶上长廊里没几个人,紧着拍两张。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对这里的古画稀罕。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去迎春亭寻找昔日小宝他妈照相的地方。对岸几棵大树让小孩子扶着玩会儿挺不错的。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因为没带着相片,记忆不清楚,到了地方找不到30多年的那堆石头,到底是那堆了。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老照片是靠着小桥边啊,有点遗憾。
 
带一周岁外孙登万寿山 - 机灵 - 机灵的博客
       小宝到此一游。到此一游是我们那个年代传到现代的旅游者惯用的手法。现在少了留字留题的习惯,可那会儿可是旅游者到处书写到此一游的各种工具,包括刻画,小刀在树皮上刻画,建筑物的柱子上,墙上,形成了一种用现代眼光来看不太文明的一种方式。  
       现在少多啦,一是由于社会舆论的要求,在一个关键的是生活和科技发展是的人民用相机把自己照进景色中留下可以带走的影像,永久保留。吸引了大家。
      于是乎,照相成了大众的家常菜,不再是高档的酒宴。

 
 

  评论这张
 
阅读(410)| 评论(1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